中外新闻作品研究学习笔记 京郊出现“科学热”
编辑整理:浙江自考网 发表时间:2018-05-23 【大 中 小】
本报讯(记者刘连枢)在北京农业大学采访,有机会看到水稻专家廉平湖教授一个星期的工作记录,经本人同意,摘录如下:
3月21日(星期一)与市农业局水稻顾问团谈水稻高产问题;
3月22日(星期二)去海淀区东北旺讲授水稻泡沫塑料育苗技术;
3月23日(星期三)到房山县石楼讲水稻育秧,有300个农民听课;
3月24日(星期四)应邀赴河北省琢县研究制订如何提高粮食产量的措施;25日晚回京;
3月26日(星期六)上午到朝阳区讲水稻育秧,下午审研究生考卷。
廉教授对记者说,不仅我一个人这样。今年以来,京郊各区县纷纷与我们农学系粮食作物栽培教研组联系,邀请讲授农业技术知识,培训农村科技人员,应用推广新技术,简直踢破了门坎,使老师们应接不暇,仅3月7日这天上午,就有海淀区永丰公社、朝阳区农科所和西郊农场三个单位派人派车来校商谈关于技术的事宜。
64岁的廉教授说:“解放30多年来,北京郊区从来没有出现过今年这样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作为我们来说,尽管忙些、累些,但心情是非常愉快的。”
(198年4月7日《北京日报》)
自学提示
(1)这是一篇立意巧妙,报道角度新颖,表现手法别开生面的况包。概括此文主题,认知主题的表现与报道角度选择的关系。
(2)此文用廉教授一周的工作日程作为新闻主体,简要分析这种主体形式的独到之处。
(3)此文点面结合,重点写廉教授,同时也兼顾T“面”上的情况。分析说明后者这一段文字对增加新闻的广度和深度的作用。
(4)掌握尾笔点睛、深化主题的方法。
浙江自考网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