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原理》模拟试题及答案
编辑整理:浙江自考网 发表时间:2019-07-26 【大 中 小】
自考《马克思主义原理》模拟试题:简答题
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实践第一"的观点?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也是区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其他一切认识论的根本标志。马克思把实践观点引进认识论,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它使认识论第一次成为真正的科学。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就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树立实践的应有权威,尊重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就能从根本上保证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符合客观世界规律,有效地改造世界。只有尊重实践,才能有力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用空想代替现实、用抽象的原则裁剪实际生活。因此,扎实开展走转改活动,着重点是实字,要根植于实践,重在联系实际、贵在取得实效,更关键的是它本身就是一个求真务实的重要实践。
二、为什么说真理是客观的、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把握这一观点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什么重要意义?
1、把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的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它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它正确地反映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因而具有绝对性的一面。但是,它又没有穷尽一切事物及其规律,需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因而又具有相对性的一面。正因为马克思主义真理具有绝对性,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它并以它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又因为它具有相对性,所以我们又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它、发展它。既坚持又发展,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2、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生命力在于理论创新。与时俱进,最主要的就是进行理论创新。实践始终在向前发展,理论必须随着实践的不断前进而发展,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能对制度创新、文化科技创新、经济领域创新提供能动的反作用,必须不断加强理论创新工作。
3、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品质是与时俱进,不是抛弃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而是要科学地反映人类在实践领域和认识领域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及时回答和解决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从中得出新的结论,提出新的观点,发展新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进程有力地证明,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要求。
4、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的原理,指导我们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即一要坚持,二要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并接受实践的检验,然后又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普遍真理。马克思主义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是客观真理,也就是包含着绝对真理的因素的正确认识。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可思主义是绝对真理。因此,必须坚持,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要反对否定马可思主义的错误倾向。这种观点怀疑和否定马可思的基本原理的正确性,因此,也就是怀疑和否定其真理的客观性和绝对性。马克思主义又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它没有也不可能穷尽我们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马克思主义也有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它的个别观点也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改变。这说明,马克思义主同时也是相对真理。
三、有人说价值观没有对错之分,请结合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论述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
1.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
区别:①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
②真理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目的性;
③真理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统一性,价值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多样性。
联系:真理和价值统一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之中。人类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要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来解决真理和价值的冲突,实现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①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统一为前提的。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既遵循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并将二者统一起来的结果。
②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③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人们在实践中通过真理与价值的相互引导、相互结合、相互过渡来实现真理和价值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方法论意义:
坚持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既坚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又把人民的利益和人的发展看做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和体系。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导向的作用。正确的价值观是先进的社会集团或阶级在实践中形成的,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促进作用。
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倡导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社会政治理想、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观、集体主义的道德观、真善美相统一的积极健康的审美观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繁荣、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工作。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对于当代青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即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是统一的,这种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生动体现: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是党确立思想路线的哲学根据。
2、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是实际工作中的指导思想。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号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指()
A. 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
B. 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
C.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正确答案】 C
第2题 “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这是一种()
A. 形而上学的观点
B. 相对主义的观点
C.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D. 诡辩论的观点
【正确答案】 C
第3题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
A. 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
B.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 劳动力成为商品
D.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正确答案】 D
第4题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条件的公式是()
A. Ⅰ(c+v)=Ⅱc
B. Ⅰ(v+m)=Ⅱc
C. Ⅰ(v+m)>Ⅱc
D. Ⅱ(v+m)=Ⅰc
【正确答案】 B
第5题 在平均利润率既定且借贷供求也较为平衡的情况下,影响利息率的最重要因素是()
A. 社会心理因素
B. 政府的经济政策
C. 习惯和法律传统
D. 风险因素
【正确答案】 C
第6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B.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D. 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
【正确答案】 B
第7题 提出社会主义革命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论的是()
A. 马克思和恩格斯
B. 列宁
C. 斯大林
D. 毛泽东
【正确答案】 B
第8题 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A. 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B. 政治思想、语言学、艺术
C. 自然科学、道德、宗教
D. 法律思想、哲学、艺术
【正确答案】 D
第9题 贵金属货币和纸币在执行何种职能时其作用有较大区别()
A. 价值尺度职能
B. 流通手段职能
C. 支付手段职能
D. 贮藏手段职能
【正确答案】 D
第10题 垄断产生的物质条件和基础是()
A. 社会分工的发展
B. 自然分工的发展
C. 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
D. 商品经济的发展
【正确答案】 C
第11题 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
A. 生产全球化
B. 贸易全球化
C. 资本全球化
D. 资源配置全球化
【正确答案】 D
第12题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实践基础上的()
A. 革命性与稳定性的统一
B. 批判性与变动性的统一
C. 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D. 逻辑性与历史性的统一
【正确答案】 C
第13题 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是()
A. 社会规律具有自觉性、自然规律具有盲目性
B. 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实现的,自然规律是自发地起作用的
C. 社会规律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 社会规律是复杂多变的,自然规律是稳定不变的
【正确答案】 B
第14题 美国跨越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这说明()
A. 五种社会形态划分的理论是错误的
B. 社会形态的更替没有规律可以遵循
C. 美国的发展违背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D. 美国的发展以世界范围内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为前提
【正确答案】 D
第15题 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并占统治地位是()
A. 资本原始积累的结果
B. 争夺短缺资源的产物
C. 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
D. 资本主义国际竞争的结果
【正确答案】 C
第16题 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A. 世界的本原是精神
B.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C. 世界是发展的
D. 世界是统一的
【正确答案】 D
第17题 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过程的特征是()
A. 物质财富创造过程
B. 价值形成过程
C. 价值增殖过程
D. 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过程
【正确答案】 C
第18题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
A. 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 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 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正确答案】 C
第19题 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机构是()
A. 法院
B. 检察机构
C. 议院或国会
D. 警察机构
【正确答案】 C
第20题 资本家加速资本周转的目的是()
A. 提高平均利润率
B. 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C. 提高剩余价值率
D. 提高资本积累率
【正确答案】 B
第21题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各项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A. 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B. 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C. 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D. 精心安排,制定方案
【正确答案】 A
第22题 有的哲学家说:在大风扬起的尘土旋涡中,没有任何一粒尘土的分布是偶然的。这是一种()
A. 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B.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观点
C. 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D. 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正确答案】 D
第23题 在其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
A.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B. 人的政治立场
C. 人的经济利益
D. 人的价值追求
【正确答案】 A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号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 空想社会主义者()
A. 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B. 要求埋葬资本主义
C. 不能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客观必然性
D. 没有找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
【正确答案】 ABCD
第2题 下列各项属于矛盾同一性的表现的有()
A. 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B. 离开内容没有形式,离开形式也没有内容
C. 没有贫无所谓富,没有弱无所谓强
D. 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正确答案】 ABC
第3题 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判断,正确的有()
A.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B.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C. 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D.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
【正确答案】 ABCD
第4题 社会主义民主()
A. 只是一种目的
B. 只是一种手段
C. 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D. 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正确答案】 CD
第5题 下列各项属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的有()
A.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B. 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C. 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D. 掌握各种具体知识
【正确答案】 ABC
第6题 决定劳动力价值的因素有()
A. 维持劳动者生存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 劳动者养育后代所需生活资料的价值
C. 劳动者的教育培训费用
D. 历史和道德因素
【正确答案】 ABCD
第7题 共产主义是()
A. 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B. 崇高理想与科学理想的统一
C. 体现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目标的追求与符合规律的科学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
D. 经过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期发展最终实现
【正确答案】 ABCD
第8题 下列各项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
A.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 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正确答案】 ABC
第9题 下列各项属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的表现的有()
A.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 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 人民群众的各种活动都能推动社会进步
D. 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正确答案】 ABD
第10题 下列各项属于因果联系的有()
A. 摩擦生热,热胀冷缩
B. 冬去春来,夏尽秋至
C. 电闪雷鸣,风来雨至
D. 勤学出智慧,实践长才干
【正确答案】 AD
三、简答题(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第1题 简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论述。(6分)
【正 确答案】 (1)马克思和恩格斯设想社会主义革命将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他们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是: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的公有制;根据社会的 需要对社会生产的计划管理和调节;劳动者生产的社会总产品经过一定扣除后,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商品经济消亡;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消失;国家开始消 亡但尚未完全消亡。(3分) (2)列宁根据十月革命后一段时期的实践,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作了进一步的论述和概括:在所有制上是全民所有制经济与集体所有制合作经济并存;在进行社 会主义建设的过渡时期,还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具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高的劳动生产率;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及其民主制度等。(3 分)
第2题 简述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6分)
【正 确答案】 (1)商品经济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才产生、发展和存在的。(1分) (2)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基本经济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社会分工是指社会生产划分为不同行业和不同部门的分工,随着社会分 工的产生和逐渐发展,形成了专门生产各种不同产品的生产者或经济单位,他们互相联系和依赖,彼此都需要对方的产品以满足自身的生产和生活需要,因而有必要 相互交换自己所生产的产品。所以,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和基础。(2分) (3)第二个也是决定性的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不同的所有者都有自身的经济利益,他们相互之间在交换各自的产品时,在市场上处于 权利平等的地位。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要求遵循对等的原则,即按照商品价值的大小进行等价交换。这样,他们的生产和交换便会采取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 形式,从而导致商品经济的产生。(3分)
第3题 简要说明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是历史发展中的进步。(6分)4
【正确答案】 (1)奴隶制保存了大量的劳动力,把奴隶用于生产劳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2分) (2)奴隶制对受剥削受压迫的奴隶本身也是一种进步,因为作为奴隶来源的战俘,以前是被杀掉,有时甚至被吃掉,现在至少能保全生命了。(2分) (3)社会有了阶级划分以后,使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固定下来并不断强化和发展,有一部分人专门从事科学、文化、教育事业,促进古代科学文化的繁荣。(2分)
第4题 简要说明新事物为什么必然战胜旧事物。(6分)
【正确答案】 (1)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则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2分) (2)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腹”中孕育成熟的,它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东西,又吸收、继承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且添加了一些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2分) (3)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社会中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他们的拥护和支持。(2分)
第5题 简述真理的相对性的含义。
【正确答案】 (1)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的某些方面的正确认识,在广度上是有限的、受条件制约的,需要进一步扩展。(3分) (2)从深度上看,任何真理都只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在深度上是有限的,是受一定条件制约的,认识有待于深化。(3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第1题 平均利润是如何形成的?(10分)
【正 确答案】 (1)资本主义社会各生产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速度存在着差别。因而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中,利润率就会有差别。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曾经存在过等 量资本获得不等量利润的情况。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各个资本家无论把资本投入何种生产部门,等量资本的投入,大体上都能得到等量利润, 出现了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趋势,也就是形成了平均利润。(3分) (2)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转移,结果导致平均利润的形成。这是因为,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资本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必然导致各部门利 润率的变化。当不同生产部门的利润率发生了因资本转移而形成的由低到高和由高到低变化的情况下,资本家为了追逐较高利润率,其资本又会向新的更有利可图的 方向转移。资本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转移,一直要继续到通过不同生产部门价格变动的自发调整,使各个生产部门的利润率大体趋于平衡,即形成平均利润时,资 本的转移才会趋于停止。所以,不同生产部门之间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4分) (3)平均利润率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平均利润率=社会的剩余价值总额/社会预付总资本。平均利润就是一定量预 付资本按照平均利润率所获得的利润,用公式表示为: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不是各个生产部门不同利润率的绝对平均,平均利润率形成 后,并非各个生产部门的利润率毫无差别。利润率平均化是在部门之间的竞争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总的发展趋势,具有客观必然性。所以,平均利润率规律是资本主义 的客观经济规律。(3分)
第2题 试述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取代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10分)
【正 确答案】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决定了它的历史过渡性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是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决定的。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 本主义,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一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社会化的全面发展,推动了资本关系的日益社会化,为向社会主义转变准 备了日益完备的社会经济基础。(3分) (2)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取代旧的社会制度,往往要经历漫长的历史过程。一种私有制代替另一种私有制是这样,以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 资本主义私有制更是这样。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虽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准备了完备的物质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社会 将自行灭亡。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不仅是一个逐步的渐进的长期过程,而且它会触及资产阶级的既得利益,必然会遭到阻挠和反抗,因而,资本主义向社会 主义的过渡必然是一个复杂的、曲折的、长期的历史过程。(2分)资本主义是一种自我调节能力较强的社会生产方式,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关系还有可能随着 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而不断调整,从而在较长时期内能够容纳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若没有特殊的矛盾集结和革命形势,则要经过资本主 义发展的较长历程,逐步为社会主义准备物质基础。(3分)因此,从世界范围来看,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将是一个从个别国家逐步向更多国家扩展的相当长 的历史过程。尤其是在经济较为落后,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会更加艰巨和复杂。这一切都决定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 义过渡的长期性。(2分)
浙江自考网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