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自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提纲要点(3)
编辑整理:浙江自考网 发表时间:2018-09-29 【大 中 小】
第三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形成
一. 单项选择
1、 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结构的解体过程,最集中最根本的体现是:传统小农经济结构的痛苦解体。
2、 鸦片战争之后,列强胁迫清政府开放中国国内市场,采取最主要的措施是:要求开放通商口岸。
3、 19世纪70年代以前,列强对华商品输出中,最大宗的是:鸦片。
4、 外国对华输出的主要工业制品是:棉纺织品。
5、 外国对华棉纺织品输出中增长最快的大宗商品是:棉纱。
6、 在清末中国进口商品市场上,形成的是:英、日、美三国共同垄断格局。
7、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殖民在形态的最重要特征之一是:存在典型的不等价交换。
8、 集中反映洪秀全的经济思想的是:<天朝田亩制度>。
9、 洪秀全在社会生产方面,极为赞赏的经营方式是:小农经济。
10、洪仁轩总理朝政后作为施政纲领提出的是:<资政新篇>。
1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出现的谋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纲领是:<资政新篇>。
12、洪仁轩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富强的基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好。
13、洪仁轩主张依靠“民富”,所有企业都归民办这一思想的主旨是: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
二. 多项选择
1、 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结构解体表现为:纺织分离、耕织分离、农业种植结构变化。
2、 1863年,在上海联合组成“公共租界”的国家是:英国、美国。
3、 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进口货物中占有主要份额的商品是:鸦片、棉织品、棉纱。
4、 19世纪70年代后,各国及各地区对华出口贸易的变化是:英国比重下降、日美比重上升。
5、 19世纪70年代后,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仍然是传统的:生丝、茶叶。
6、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了补充军需消耗和支付战争赔款,把经济困难转稼到广大人民头上,其手法有:推广捐例、加征田赋税收、利用银贵钱贱盘剥、默许各级官吏浮收勒折、向民间征调无偿劳役。
三. 名词解释
1、 纺织分离:西方列强机器纺纱大量涌入中国代替手工纺纱,使农业家庭手工业中纺与织发生分离。织纺业是中国传统小农家庭手工业的重要内容,以织助耕是小农经济的优势所在,但是在西方机器纺纱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后,纺纱与织布过程就分离了。
2、 耕织分离:在西方机器纺织品潮水般涌入中国市场的压力下,使小农经济中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在家庭纺纱业被排斥,家庭织布业也因洋布物美价廉而受到打击。洋布需求日益扩大,土布市场不断缩小,最后几乎全被洋布代替,造成中国传统经济中的耕与织的分离。
3、 种植结构:主要是指农业种植业中,粮食作物种植和经济作物种植的结构比例,它反映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农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联系程度,即它的自给率或商品率等状况。中国传统农业是以单一粮食作物种植为主的种植结构。
4、 商业性农业:中国近代商业性农业是在保持传统农业生产技术和组织经营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小农经济生产条件不断恶化,加剧了中国近代农业的危机和小农经济的贫困破产来维持的,它是一种依附并服务于外国资本的带殖民主义性质的农业经济的表现。
5、 <天朝田亩制度>:是1853年在洪秀全直接指导下颁布的。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各方面的政纲,集中体现了他对社会改革的思想。在土地制度方面,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土地公有,均天下田地给农民耕种,并制订了颇为详尽的分田方案。其目的是实现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
6、 <资政新篇>:是洪仁轩总理朝政作为施政纳领而提的,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全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宏大方案。它主张学习资本主义文化、科技、革新政治,在中国近代经济思想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因其历史局限性的制约,明显脱离实际而无法实现。
7、 圣库制度:为保证太平天国的军需,建立了圣库制度,不准将士私藏缴获财物。它是太平天国政权对全部社会产品按绝对平均主义原则进行分配,并集中管理和支配所有剩余产品的国家机构。
四. 简答
1、 中国近代通商口岸城市集中体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主要体现在哪里?
2、 近代,中外贸易的不等价交换,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 在经济落后的条件下,大量农副产品被迫卷入国际市场,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4、 我国近代农村经济危机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5、 简述<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思想及其历史局限性。
浙江自考网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