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现代散文史资料三十七
编辑整理:浙江自考网 发表时间:2018-05-23 【大 中 小】
靳以的《红烛》等:
靳以的散文表现他不满现实黑暗、向往光明未来、与广大人民息息相通的思想感情。这些作品大多收入《红烛》、《鸟树小集》、《沉默的果实》等集子。
他写于战前的《猫与短简》摆不了个人伤感的格调;抗战初期《血的故事》和《火花》传达了人民的控诉和呐喊,多少淹没了个人的声音;40年代,通过个人抒情表现后方人民的感受和愿望,达到了个人性和人民性的统一,这标志了他抒情散文创作的渐见成熟。
如果说巴金的散文在暗夜里呼号光明,热切焦灼;那么靳以散文可以说是暗夜里漂浮着的萤火,细腻婉转,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采,他往往把抒情融入叙述和描写之中,显得较为细致真切。
缪崇群的《石屏随笔》和《眷眷草》等:
战时作品有《废墟集》、《夏虫集》、《石屏随笔》、《眷眷草》和《碑下随笔》。
缪崇群战时只有《旅黔初记》这一篇纪行文,大多是抒情小品、短篇速写和诗化散文。其散文创作,力求从生活实感出发,挖掘出一点生活底蕴,领悟出一点人生哲理。
巴金称道缪崇群的散文是“洋溢着生命的呼声,充满着求生的意志,直接诉于人类善良的心灵的文字”,是作者“心血的结晶”。缪崇群总是沉静地吟味沉思,委婉地抒情究理,业精心地谋篇布局,细致的遣词造句,追求散文艺术的清丽精致,不以气势夺人,而以情韵感人;他从一个侧面切入人生表里,感应时代气息,以自己的心血融铸真挚深切、精细婉约的个人风格,在揭示现代中国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个性、发展现代散文的柔美风格和抒情艺术方面,确有不可忽视的突出成就。
卢剑波的《心字》:
被巴金称颂为具有顽强“生命力”的作者。他的两本散文集,前期《有刺的蔷薇》反映他早年的锐气喧嚣;40年代的《心字》则换了一副面目,以沉着内向、阅历丰富的中年人出现。《居甫之死》中,他为自己写照。他在沉默中观察人生,控究真理,执着生活,热爱人类,相信未来。
黄药眠的《抒情小品》:
起初学范长江写过新闻报告《美丽的黑海》,属于朴素的纪实文字。稍后写作的《抒情小品》侧重于抒情述感,艺术创作的意味显然增强了。
《抒情小品》写于抗战胜利前后,作者忠实于自己的情感,真实地表现自己的爱憎喜怒,让“个人的牧笛”吹出时代的忧郁和人民的痛苦。《抒情小品》每篇都有完整的艺术构思,文字精练,含蕴较深,“散文的味道较浓郁”。
黄秋耘的《浮沉》:
以“秋云”笔名出版过散文集《浮沉》。浮沉形式多样,以抒情说理为主,偏重于解剖知识分子在动荡时代的思想感情状态。坚持在改造社会的同时改造自己,就成为《浮沉》经常思考的突出主题。
《两条道路》作者以充沛的革命激情和严肃的理性思考,总结历史教训,揭示知识分子的正确出路。《论日常生活》作者从独特的角度突出了知识分子自我更新的主题。
秋云的散文讲究文采,情文并茂。
上述几家的抒情散文,具有相通的民族意识、民主要求和人道主义思想,反映一批资深作家和革命知识分子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理想。他们对民主、自由和光明的渴望十分强烈,对个人的生存发展要求十分关注,对社会问题和社会出路的探索极为重点。
三、“曙前”的“星雨”
海岑的《秋叶集》:
对于自然、友爱、幸福一类美好事物的追求,成为《秋叶集》歌咏的一个主题。海岑的散文,构思完整精巧,意象新颖别致,善于工笔刻画,文字精雕细琢,类似何其芳早期文风。《古城》、《燃烧的梦》、《倦旅》、《窗前》诸篇可作代表。他吸收欧美现代文学技巧,比喻奇特,以意象抒情,象征意味颇耐咀嚼,大多写得含蓄朦胧。
方敬的《生之胜利》:
散文《风尘集》和诗与散文合集《雨景》,抗战爆发后,与何其芳、卞之琳合编《工作》半月刊。散文集《保护色》、《生之胜利》和《记忆的忘却》。方敬从后方战时生活取材,富于现实气息,情调变成明朗激昂。
陈敬容的《星雨集》:
早期的散文作品收入《星雨集》,后又写了一组总题为《我的馈礼》的散文。
陈敬容散文的特点:①大多是内心写照之作,将自己的内在情思外化定形,通过个人的主观感受把握现实生活脉动,想象跳跃,意象奇诡,象征意味浓厚。②运用主观创造的艺术世界象征现实世界,如《希望的花环》,用痛苦编织的花环这一意象,把战时人们的生活实感提炼成哲理警句,概括地体现了时代的精神。③《我的馈礼》歌咏的主题较为抽象,具有哲理意味。她试图将抽象的思考具象化,将哲理探究和情感体验融合起来。在文风上较之《星雨集》明快些。
陈敬容散文具有何其芳早期散文《画梦录》的绮丽多姿、扑朔迷离,虽没有《画梦录》那样精致空灵,却较之多了一份生活实感,一点哲理启示。
浙江自考网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