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点(3)
编辑整理:浙江自考网 发表时间:2018-05-23 【大 中 小】
二拍:是凌濛初编撰的拟话本小说集《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各收拟话本小说四十篇,除一篇重复,一篇为杂剧外,实有七十八篇。它在内容上更有时代气息和作家个人特色,在艺术上也更具有统一的剧作个性,它是拟话本小说在体制上定型的标志,也是明代拟话本小说成就最高的代表作之一。
侠义公案小说:清中叶以后,以三侠五义为代表的表现侠客义士的小说大量涌现。咸丰同治年间既有儿女之情,又有英雄之气的《儿女英雄传》出现,这就是近代小说史上的侠义公案小说。它们是清中叶以后,乡勇游民从军作战获取功名,引起民众羡慕,社会推重勇侠粗豪的绿林习气,又不必违背忠义,甘心为高官大吏奔走的阅读心理的产物。
域外游记:明清同治年间,中国人所写域外游记开始出现,作者或为出使、旅居、专察,在目睹与中国完全异趣的外国风光人情特产制度等新世界、新事物后,为文以记之。所写内容因作者涉足异域后观念的新变,这些游记中的优秀作品均呈现出一种新面貌、新文风,自成一种新文体,故统称之为域外游记。
逻辑文:钱基博谓梁启超的新文体被人仿效,流于排比堆砌之时,有异军突起、文理密察,而衰以逻辑,所以这文体被称之为逻辑文。这种文体实指章士钊的文体。此类文章严格按逻辑行文,论理周密,文法谨严,追求为文的逻辑独至之境,行文主洁,不枝不蔓,恰如其分,张弛有度,措辞力戒模糊,务求鞭笞入里,脉络分明。
神魔小说:是明中后期产生的写神魔故事的章回小说。《西游记》开风气之先。以后有模仿《西游记》的,如《四游记》、《西游补》等;还有别叙故事讲神魔之争的,如《封神演义》、《三宝太监西洋记》等。
元曲四大家:指前期元杂剧作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和后期元杂剧作家郑光祖。因为他们在元代杂剧创作中成就高、影响大,所以周德清在其《中原音韵》一书中将他们并列,称为“关、郑、白、马”,后又称之为“元曲四大家”。
才子佳人小说:是明末至清代以青年男女爱情婚姻为题材的小说,但又有特殊的狭义所指。它在情节上有固定的程序:一见钟情,私订终身,拨乱离散,及第团圆。创作倾向主张存情去欲,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玉娇梨》、《平山冷燕》和《好逑传》。
子弟书:是清代由八旗子弟首创并流行的讲唱文学。清初,很多旗籍子弟在戌边时利用当时流行的俗曲和满族萨满教的巫歌“单鼓词”的曲调,配以八角鼓击节,编词演唱,以抒发思归之情,或反映军中时事。这种演唱后来传入北京,约在乾隆初年,北京部分八旗子弟以这种曲调为基础,参照当时民间鼓词的形式,创造出一种以七言为体,没有说白,以叙述故事为主的书段,演唱时仍以八角鼓击节,正式称为子弟书。
章回小说: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体裁,它是在民间说话艺术中“讲史”一家中发展演变而来的。由于所讲历史事件年代长、人物多、事件复杂,不可能一次讲完,需要分若干次才能讲完,因此,第讲一次使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这就相当于后来章回小说的一回。这种分卷分目的形式在章回小说发展初起期的范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等作品中已大体形成,如全书分若干卷,卷中分若干节,节前有简单目录。
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的戏剧形式,由“四折一楔子”构成。折是音乐单位,一折里只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四折就是四大套曲子,可选用四种不同的宫调。楔子的篇幅较短,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待剧情,起序幕作用;也可放在折与折之间,起过渡承接作用。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其他角色都不唱,只用宾白。
侠义公案小说:清中叶以后,以三侠五义为代表的表现侠客义士的小说大量涌现。咸丰同治年间既有儿女之情,又有英雄之气的《儿女英雄传》出现,这就是近代小说史上的侠义公案小说。它们是清中叶以后,乡勇游民从军作战获取功名,引起民众羡慕,社会推重勇侠粗豪的绿林习气,又不必违背忠义,甘心为高官大吏奔走的阅读心理的产物。
域外游记:明清同治年间,中国人所写域外游记开始出现,作者或为出使、旅居、专察,在目睹与中国完全异趣的外国风光人情特产制度等新世界、新事物后,为文以记之。所写内容因作者涉足异域后观念的新变,这些游记中的优秀作品均呈现出一种新面貌、新文风,自成一种新文体,故统称之为域外游记。
逻辑文:钱基博谓梁启超的新文体被人仿效,流于排比堆砌之时,有异军突起、文理密察,而衰以逻辑,所以这文体被称之为逻辑文。这种文体实指章士钊的文体。此类文章严格按逻辑行文,论理周密,文法谨严,追求为文的逻辑独至之境,行文主洁,不枝不蔓,恰如其分,张弛有度,措辞力戒模糊,务求鞭笞入里,脉络分明。
神魔小说:是明中后期产生的写神魔故事的章回小说。《西游记》开风气之先。以后有模仿《西游记》的,如《四游记》、《西游补》等;还有别叙故事讲神魔之争的,如《封神演义》、《三宝太监西洋记》等。
元曲四大家:指前期元杂剧作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和后期元杂剧作家郑光祖。因为他们在元代杂剧创作中成就高、影响大,所以周德清在其《中原音韵》一书中将他们并列,称为“关、郑、白、马”,后又称之为“元曲四大家”。
才子佳人小说:是明末至清代以青年男女爱情婚姻为题材的小说,但又有特殊的狭义所指。它在情节上有固定的程序:一见钟情,私订终身,拨乱离散,及第团圆。创作倾向主张存情去欲,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玉娇梨》、《平山冷燕》和《好逑传》。
子弟书:是清代由八旗子弟首创并流行的讲唱文学。清初,很多旗籍子弟在戌边时利用当时流行的俗曲和满族萨满教的巫歌“单鼓词”的曲调,配以八角鼓击节,编词演唱,以抒发思归之情,或反映军中时事。这种演唱后来传入北京,约在乾隆初年,北京部分八旗子弟以这种曲调为基础,参照当时民间鼓词的形式,创造出一种以七言为体,没有说白,以叙述故事为主的书段,演唱时仍以八角鼓击节,正式称为子弟书。
章回小说: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体裁,它是在民间说话艺术中“讲史”一家中发展演变而来的。由于所讲历史事件年代长、人物多、事件复杂,不可能一次讲完,需要分若干次才能讲完,因此,第讲一次使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这就相当于后来章回小说的一回。这种分卷分目的形式在章回小说发展初起期的范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等作品中已大体形成,如全书分若干卷,卷中分若干节,节前有简单目录。
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的戏剧形式,由“四折一楔子”构成。折是音乐单位,一折里只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四折就是四大套曲子,可选用四种不同的宫调。楔子的篇幅较短,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待剧情,起序幕作用;也可放在折与折之间,起过渡承接作用。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其他角色都不唱,只用宾白。
浙江自考网课程中心
浙江自考网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