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浙江自考《文化概论》简答题及答案十八
编辑整理:浙江自考网 发表时间:2023-12-08 【大 中 小】
20.序列:对故事中行动内容简化提炼形成这些句子表达不可任意错乱的结构关系。
21.行动:人物的有目的的行为,它是事件发生和发展的直接原因。
22.叙述动作:作为一种语言交流活动,总共有六个参与者:真实作者→隐含的作者→叙述者→接受者→隐含的读者→真实读者。
23.真实的作者和隐含的作者
(1)真实作者:创作作品的作者本人。
(2)隐含的作者:在作品整体中起支配作用的意识。
24.隐含的作者和叙述者
(1)叙述者:讲述出作品中语言的人。(《狂人日记》中的“我”明显可以看出来是作者虚构出来的叙述者。)
(2)隐含的作者:叙述者背后使叙述者和他的讲述行为得以存在的一种意识。
25.叙述声音
(1)定义:那种能体现叙述者的叙述动作的口气或情感态度。
(2)表现:显在叙述者的声音和隐在叙述者的声音。
(3)作用
①传达内容意义,声音的表情特点也只是为了更准确、生动地表达内容的情感意蕴。
②脱离叙述的故事内容,通过吸引读者对声音的注意而把叙述者自己凸显出来。
26.叙述者的分类
(1)显在叙述者
①定义:读者在文本中明确地倾听到叙述者声音的情形。
②表现:在比较传统的带有讲故事色彩的叙事风格中,叙述者的声音往往或多或少地可以被接受者听到。极端表现是通过干扰甚至打乱故事叙述而使叙述者自己显现出来。例如纪德的小说《伪币制造者》。
(2)隐在叙述者
①定义:读者在叙事文本中难以发现叙述者声音的情形。隐在叙述者还有一种特殊形态,处于显在叙述者与完全不露面的隐在叙述者之间中间状态。
②举例:最典型的例子是戏剧文学即剧本。
27.接受者和真实读者
(1)接受活动的参与者:接受者、隐含的读者、真实读者。
①真实读者:现实中客观存在的阅读作品的人就是真实读者,真实读者与叙述文本的关系是偶然发生的。
②接受者和隐含的读者:接受者是与叙述者相对的概念,隐含的读者则是与隐含的作者相对的概念。
(2)叙述者与接受者
①叙述者:作者作为叙述者在叙述时心目中也存在着潜在的接受者。
②接受者:由叙述者所设定的、隐含在叙述动作中的倾听故事者。
③关系:在叙述行为中叙述者期待着自己的语言被理解,而真正的、完全的理解只能发生在叙述者自己设定的这种隐含的理想接受者的接受中。真实的读者不可能完全达到这种理想接受者的理解。真实读者只有尽可能地向隐含的理想接受者靠拢才有可能相对比较正确地理解作品。
浙江自考网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