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浙江自考网!网站为考生提供浙江自考信息服务,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浙江省招生考试院为准 登录  网站导航

浙江自考网

自考热线:16657169113

自考办电话 | 在线提问 | 公众号

2002年“新闻采访与写作”串讲资料(1)

编辑整理:浙江自考网 发表时间:2018-05-23   【

一.新闻与事实的关系

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再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

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从本质而言,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具体表现在:
1. 只有认识事实,才能反映事实,而对客观事实的认识,尽管可在贯穿整个采访写作过程,但是,认识事实的任务基本上在采访阶段完成;
2. 抓新闻就是抓事实,写新闻就是写事实,新闻写作有赖于对事实的采访;
3. 采访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关系到写作的深度和广度;
4.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内容。新闻写作的基础在于采访,采访决定新闻写作,这是人们对客观事实认识的规律,也是新闻采写的总结。
5. 在事实成为新闻的转化过程中,新闻写作是一个必经阶段和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采访活动也要受写作的制约和检验,新闻的写作对于采访有能动作用。
总之,按照唯物主义的辩证观点,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采访的表现和结果,既要深入采访,又要讲究写作,二者不可偏废。但从采访写作关系的实质来看,应该说是采访决定写作。

三.采访写作的两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更加强调实践性;
   二是有鲜明的政治性。

四.新闻采访和写作要特别注意的两个“正确”对待:
一是要正确对待我们党的新闻工作在采写方面的传统;
二是要正确对待西方新闻界的采访写作经验。

五.新闻采访艺术:
主要研究如何运用唯物辩证观点、求实观点和群众观点,正确处理好新闻采访中的微观与宏观、个性与共性、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关系,并运用心理分析加以调节和控制,使采访逐步深化,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正确地把握事实和报道事实。

六.新闻采访的概念和性质
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的一项特殊的调查究活动。
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看问题,采访的性质是主观认识客观并把握客观,是记者向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活动”,但与一般的调查研究又有不同。采访是以新闻事实为对象、以新闻报道为目的的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调查研究。

七.采访的特点:
采访是一项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它与一般的调查研究比较,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表现在:
1. 都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2. 都以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获得真实的、有说服力的材料,弄清事物的真相,探求其本质与规律;
3. 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
不同点表现在:
采访这种调查研究活动有其特殊性:新闻性、突击性、广泛性、灵活性、持续性

八.采访的目的、任务与作用:
采访的目的就在于获得新闻;

采访的任务,主要是发现、了解和选择新闻,并掌握足以构成新闻的各种事实材料

采访的作用有:1.发现和落实线索 2. 获取第一手材料 3.增加感性认识 4.核对新闻事实
* 增加感性认识的作用有:
1) 捕捉一些生动的情节和细节
2) 增加真实感,增加知识和见闻,获得真知灼见
3) 有记者自己的比较深刻的感受,能写出独到的见解,能写的感人


九.记者需要掌握的新闻事实材料,一般包括:1. 全面情况  2. 主要事实 3. 有关背景 4. 典型事例和细节

十.采访的指导思想:
我们的采访活动,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观察分析问题。
具体来说有以下4个方面:
1. 坚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2. 讲究唯物辩证法
3. 要有历史发展观点
4. 突出人民群众的作用
由上面四项引申的问题:
* 如何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
一是要真正处理好新闻与事实的关系
二是要有实事求是的勇气
三是要遵纪守法坚持原则
* 怎样讲究唯物辩证法?
1. 正确地选择事实
2. 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观察、分析事物
3. 注意事物的相互联系
* 怎样有历史的发展观点?
1. 要作发展的眼光看待客观事物;
2. 要善于从事物发展中捕捉其特点和新意;
3. 要了解事物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及其趋势,发掘事物深刻的内蕴
* 在突出人民群众的作用是,要正确外好几方面的关系:
1. 人民群众和领导个人活动的关系
2. 先进人物和群众作用的关系
3. 领导机关活动与人民群众实践的关系

十一. 采访的原则:
记者采访活动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无产阶段党性原则。在党性原则的指导下,具体的说,要坚持以下几个采访原则:
1. 实事求是 2.依靠领导 3.执行 4.内外有别
* 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应注意划清几个界限:
1. 报道思想与主观框框;
2. 客观报道与客观主义;
3. 选择角度与乱扭角度。
* 记者在采访中依靠领导,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 依靠领导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2. 依靠领导与深入基层的关系;
3. 领导审稿与自己把关的关系。
* 在采访工作中,如何坚持内外有别的原则?
一要看形势,识大局;
二要看规定和报道时机;
三要看对党和人民是否有利。

十二. 采访的工作路线:
记者采访工作路线,概括地说,就是深入实际,深入群众。
* 深入群众要做到:到第一线去、重要的“心入”、建立采访基点、持之以恒
小知识点:
* “身入”与“心入”——也就是采访要既要形体深入,更要思想深入。所谓“身入”,就是要到新闻现场去,到群众中去;所谓“心入”,就是要深入到事物内部去,弄清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抓住事物的特点和本质,找出事物的规律性。

十三. 写作的特殊规律及认识依据:

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
从新闻形成过程看,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集中表现为:服从事实和事实的报道。真实性是新闻的第一生命,形式受制于事实,具体来说:
1. 新闻写作服从事实和事实的报道规律,立脚点先服从事实,再是要服从事实的报道;
2. 服从事实,报道实事求是,对新闻写作来讲,是根本,是立足点,也是衡量一篇新闻作品成败的基本标准;
3. 新闻写作服从事实的报道,就是要全面把握新闻特性和新闻的传播需要,以事实为本,争取时效。
认识依据:
我们对新闻写作规律总的认识依据是:新闻写作服从事实和事实报道这一规律,归根结底,决定于新闻对事实的依存关系和能动作用。
1. 首先,新闻源于事实、报道事实,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就是社会主义新闻学在新闻与事实关系上的基本观点;
2. 其次,新闻虽由客观存在的事实构成,却不是事实原封不动的翻版,也不可能是“有闻必录”;
3. 新闻写作服从事实和事实的报道规律,体现了新闻对于反映事实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十四.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领:
1. 纪实写真  2. 用事实说话  3. 交代新闻要素

* 由新闻写作的基本要领引申的问题:

1) 新闻写作要如实地反映事实,要处理好两个关系:
a 新闻事实与新闻真实的关系;
注意的问题之一: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之二:不能不顾及宏观事实,在微观中顾及宏观。
b 主观意愿与客观反映的关系
主观脱离客观的表现:合理想象、表述不当
2) 新闻中存在的用事实说话方面的问题:
一是概念化;
二是套话多;
三是事实少,议论多,不着边际
3) 怎样要事实说话:
a. 直接陈述;
b. 不能以抽象的概念和议论代替事实的报道;
c. 实事求是,按事实本身的逻辑展开新闻;
d. 采取第三人称
e. 注明消息来源。
4) 为什么必须交代新闻要素:
a. 是新闻的构成规律所决定的
b. 为适应新闻受众的普遍心理
c. 也是新闻用事实说话的要求

15. 新闻写作的具体要求:
新、快、短、活
* 有关具体要求的小问题:
1) 如何把新闻写短?
a. 直截了当,开门见山陈述事实
b. 空话少说
c. 一事一报
d. 语言准确、洗练
e. 善于删改   
2) 怎样把新闻写活?
a. 运用蒙太奇手法,把最重要、最精彩的内容放在最前面;
b. 运用断裂式行文,多分段;
c. 多写视觉新闻


十六.  新闻体裁的分类:
a  消息  b 通讯   c 特写  d边缘体裁
* 关于每个分类的具体内容
1) 消息的概念和特点
消息——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消息的特点:
a. 篇幅较短,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干净利落;
b. 常有一段导语,开门见山,吸引读者;
c. 通常一事一报,讲究用事实说话;
d. 更注重时效,报道快速及时;
e. 基本表达方法是叙述
2) 通讯的概念和特点
通讯——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不及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
通讯的特点:
a. 容量大,范围广,取材全面;
b. 讲究结构变化,展开情切,情景交融;
c. 表现手法多样,结合叙述,兼以描写、说明、抒情或议论,富有感情色彩或理论色彩;
d. 比消息的篇幅长,时效性要求较宽松
3) 特写的概念和特点:
新闻特写——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特写的特点:
a. 内容集中在一点,着力于细节描写;
b. 现场感强烈,注重记者的直观反映;
c. 有较强烈的文学色彩,形象化的刻画人物或事物




浙江自考网课程中心

浙江自考网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

浙江自考便捷服务

浙江自考网微信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