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语言学概论串讲笔记
编辑整理:浙江自考网 发表时间:2018-05-23 【大 中 小】
总体把握:
比例:
绪论总论 25%
绪论:语言学的性质和任务、方法和分类、回顾和小结、作用和意义。
总论:从宏观的角度介绍语言的本质和发展,语言的本质主要从语言和言语的区别与联系、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的内部的大致结构等三方面阐述的。语言的发展主要掌握发展的原因、规律特点、发展过程及结果。题型:解词、填空、选择、结合例子简答或论述。
语音 25%-30%
掌握了生理属性(发音器官的三大部位)、物理属性(语音四要素)后,要全力掌握语音物质外壳的各种结构单位,即音素、音位、音节和语流。音位集中体现了语音的社会属性,是全章的重点,划分与归并音位的原则是每次必考的问题。英语和汉语的元音与辅音音素。把汉语的元音与辅音的描写方法尽量记熟。题型:解词、选择、填空、综合运用。
语义 25%
语义的定义、语言意义和言语意义的区别。语言意义的重点在词汇意义(词义)上,如词义的性质特点特别是对词义的义素分析及词义的聚合类-语义场。义素分析重点对亲属词及近义词的分析。言语意义主要是研究语义与语境的关系如语境对语义的影响、语义在语境中变化的模式。语义变化的原因、途径、结果。
词汇 15%—20%
词汇的重点在语素(词素)和词及词组的定义和区别、语素的分类(词根、词缀和词尾)、词的构词法及词的结构类型(语音构词、语义构词和语法构词以及合根法、附加法和减缩法)。词汇的分类和固定词组等。
语法 20%
要结合外语和汉语的例子进行。对词的分类范畴要注意分类标准。句法的内部意义有显性意义和隐形意义。显性意义主要指陈述、修饰、支配、平行、补充等关系和主谓、偏正、动宾、联合、后补等结构。分析层次性的方法-直接成分分析法,尤其是对歧义句的分析。结合层次分析的树形图、句式转换的规则。
文字 5%
文字的性质、作用、起源、发展、类别及改革与创制
交叉语言学不考
一、 绪论
名词:
语言学、语言学概论、历史语言学、对比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描写语言学、历时语言学、共时语言学、个别语言学、组合关系、聚合关系、普通语言学、微观语言学、宏观语言学、理论语言学、语文学、语言、言语、思维、符号、渐变性、参差性、语言的分化、语言的整化、语言的融合
知识点:
1、印度、希腊与罗马、中国,被认为是语文学的三个源头。
2、印度学者巴尼尼在整理、注释梵语诗歌集《吠陀》时,写出了杰出的《梵语语法》。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塔尔库斯对罗马史诗进行了编辑与整理,他的学生迪奥尼修斯。特拉克斯写出了第一本被称为“语法最伟大的权威”-《希腊语法》。
3、英国人威廉。琼斯提出“印欧语假设”,成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先驱。
4、德国学者施列格尔第一个提出“比较语法”。他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草创者。
5、丹麦的拉斯克、德国的葆扑、格里木(即格林)、俄国的奥斯托克夫奠定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基础。
6、索绪尔被称作“现代语言学之父”。他的学生编辑的《普通语言学教程》集中体现了他的语言学思想,如,严格区分语言和言语、共时和历时、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等等。该书在语言学发展史上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
7、结构主义语言学派又分三派:a、布拉格学派,被称为功能派。b、哥本哈根学派,被称为“符号派”。c、美国学派,被称为描写派。
8、转换生成法的创始人是乔姆斯基。研究人的语言生成能力,即怎样用有限的成分和规则生成无限的句子。目标是提出一个能产生所有句子的语法系统,它主要包括生成和转换两个方面。生成规则又包括一套短语结构规则和词汇插入规则。前者用一套符号表示,如:S→NP+VP,NP→D+N,VP→V+NP(S代表句子,NP代表名词短语,VP代表动词短语,D代表限定词,N代表名词,V代表动词)。词汇规则是生成合格句子的保证,即对一个句子内各成分加以限制。如上例,“POST”前的名词一定是生物名词(一般指人)。违反这个限定,就会生成不合格的句子。“转换”主要指句式和结构的转换。这种学说适合计算机的应用,克服了结构主义语言学只重表层结构忽视深层结构的不足,但也暴露了脱离社会语境,*作手续繁琐等缺点。
9、交叉性、边缘性是新时期语言学的最大特点。
10、语言是交际工具,从语言的起源和消亡两方面去观察。语言的起源有神话、模声说、感叹说、契约说、手势说。集体劳动的交际,是语言产生的决定因素。决定一种语言是发展还是消亡,唯一标准就是看这种语言有没有交际价值。语言的消亡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真正消亡;一种是假性消亡。
11、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用来交际的工具,除了语言之外,还有不少种。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文字;第二类是旗语、灯光语、电报码。。。。。。;第三类是身势语。文字是在语言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旗语之类是在语言和文字基础上产生的特殊领域的辅助交际工具,更不能和语言相比。
12、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交际工具。人类语言具有社会性、单位明晰性、任意性、能产性、传授性。动物只是能模仿,具备初级思维的能力,能通人性,但它们仍然学不会人类的语言。实验也表明动物不能掌握人类的语言。
13、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
14、要知道语言符号的特点,最好从语言的最基本的、能独立使用的单位-词入手。人类语言的每一个词都是一个音义结合符号。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对词进行观察:(一)对词的本身进行相对静态的分析;(二)对词与词的组合进行相对动态的分析。
15、语言中存在着一些象声词和感叹词,这些词不是绝对任意的。第一,这些词的数量很少。第二,这些词在不同的语言中又可以有不同的声音表示,说到底还是任意的。
16、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不变性是一个矛盾体的两个方面。
17、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语言是一个具有不同结构单位的小系统组成的符号大系统。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还表现在语言符号的层级性和组合关系和聚合的关系上。
18、组合关系是一种现实在场的、有顺序、可数的横向关系;聚合关系是一种联想的、无顺序、不易精确数出来的纵向关系。
19、语言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可以作为一个纲,语言系统的各个结构单位都可在这个纲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语言的组合与聚合关系是对语言符号任意性的制约。这两种关系对我们的言语活动也有重要指导意义。
20、语言符号的层级性
两层三级。底层是一套音位的聚合类,上层是语素以及语素组合成的词,词组合成的句子三级。
21、言语的交际过程:编码、发出、传递、接收、译码五个阶段。
22、英国哲学家奥斯汀建立了言语行为理论。他把人们日常用语中最常用的句子-陈述句分为表述句和施为句两种。表述句指“有所述之言”,目的在于陈述;施为句指“有所为之言”,目的在于实施行为。并进一步划分出三种言语行为:a.说话行为 b.施事行为c.取效行为
23、言语的会话原则:质量准则、数量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
24、英国著名学者利奇提出了下述礼貌原则来补充会话原则:得体准则、宽宏准则、赞誉准则、谦虚准则、赞同准则、同情准则。
25、言语交际的三要素:自身的因素、对方的因素以及双方所处的语境因素。
26、语言是个既稳定又发展的体系。人类社会是语言稳定和发展的客观条件。语言之所以能够呈现稳固状态,主要是由语言的基础-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的稳固决定的。当社会需要语言系统稳固时,语言符号的强制不变性就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使得语言能够稳固。语言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是由于语言结构各要素之间的矛盾斗争所造成。汉语的语音系统曾经过简-繁-简的变化过程。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就起主要的作用是语言能够发展。
27、语言的发展规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个别语言发展规律,一类叫普遍语言发展规律。
28、语音变化较慢,最慢是语法。
29、方言和亲属语言就是语言分化的结果。
30、确定某种语言方言的区分标准:考虑语言结构的标准,考虑社会历史文化的标准,有无共同的标准语的书面形式,有无共同的民族心理,有无共同的汇合方向。
31、汉藏语系一般认为包括汉语和侗泰、苗瑶语、藏缅语三个语族。
32、共同语、民族交际语、国际交际语是语言整化的结果。
33、世界语不是自然的国际交际语。
简答:
1、 语言和言语的关系(区别和联系)?
2、 区分语言和言语的意义?
运用:
言语的会话原则
二、 语音名词:
语音、音素、国际音标、舌面元音、舌尖元音、鼻化元音、音位、音位变体、条件变体、自由变体、典型变体、一般变体、非音质音位、调位、重位、时位、音位体系、音节、语流、同化、异化、弱化、增音、句重位、音位区别特征
知识点:
1、 语音的生理特性分为三大部分:
动力器官(肺和气管)、发音器官(喉头内的声带,此外还有喉头的几块软骨如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勺状软骨、会厌软骨以及连接它们的肌肉)、共鸣调节器官(口腔、鼻腔和咽腔,其中口腔最重要)
2、 语音和其它声音一样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质四个要素。音强重要
3、 语音中元音属于乐音,清辅音属于噪音、浊辅音属于混合音。
4、 从实验语音学的角度看,乐音中元音的音质是由于元音的共振峰决定的。浊辅音有乐音成分。
5、 从声音产生的角度看,造成语音音质的不同的原因有a.发音体不同b.发音方法不同c.共振腔的形状不同。
6、 音素可以分成两大类:元音音素与辅音音素。主要区别在于:看声门以上的发音器官有无阻碍;看气流的强弱;看发音器官的各部分是均衡紧张还是部分紧张;看声带振动与否。
7、 国际音标可以分为宽式音标和严式音标两种。
8、 每个元音又具有自己的特性,原因的特性是由共鸣器的形状(主要是口腔的形状)的不同决定的。根据口腔里舌头起作用的部位,可把元音分为舌面元音和舌尖元音两大类。
9、 汉语拼音的十二个元音的表述:P55下
一、 飞、叶、下、吾、颇、忙、鱼、鹅、大、的、摁
10、音位和音素是迥然不同的两个概念:第一,研究音素可以超越具体语言和方言,着
重从语音的自然属性上研究;研究音位则必须落实到某种具体语言或方言,不但要从语音的自然属性上,更要从语音的社会属性上研究。音素就像人类共有的制造语音外表的原材料,*不同语言或方言的人从中取走不同的音素组成自己的语言或方音的音位系统。第二,音素只能从音质角度上切分,音位却可以从语音四要素的任何一个要素上划分与归并。第三,音素是一次发音就可分析出来的,音位则往往涉及一类发音。第四、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音位则要具体分析。
11、音位可分为两种类型: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12、划分与归并音位的基本原则
对立原则(替换法、非对立原则是归并音位的第一原则)、互补原则、相似原则
13、P65几个元音出现的位置重要
14、音位的区别特征,一个音位实际上是一束区别的特征的集合。这些区别特征的核心是二元对立,斜线的左边用“+”,右边用“-”。
15、 雅柯布逊从世界语言中概括出音位的区别特征,乔姆斯基把区别特征发展到30多对。
16、 音位之间的对立,实际上是一对或几对语音特征的对立。
17、 音节紧张的顶点叫音峰;音节紧张的最低点,即音节的交界处脚音谷。
18、 音节的构成方式有:领音、起音+领音、领音+首音、起音+领音+收音四种。
19、 常见的语流音变形象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等。
20、 语调重要的是句调问题。
21、 汉语语音历史演变的例子有:浊音清化、新音位的出现、旧音位的消失、
22、 “平分阴阳”是分化,而“浊上归去”和“入派三声”则是合并。
23、 语音历史演变是有规律的,但语言规律又是有条件的。第一,是语音条件。即语音演变要说到演变音本身或其它相邻音的音质与非音质的限制。第二,是时间条件。即语音演变规律只在某一段历史时期的作用。第三,是地域条件。即语音演变只在一定的地域内进行。
运用:P83练习5
三、语义
语义、义项、义素、语义场、语境、语言意义、言语意义、预设
知识点:
1、 语义三角:词义、语音、客观事物之间处于一种三足鼎立、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之中。
2、 语言意义和言语意义的对立统一
3、 语言意义可以分为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两大类
4、 词汇意义的类型,分四小类:概念义、感情义、风格义和搭配义
5、 词义主要以下几个特点:主观性、概括性(概括性是词义最重要的特点)、民族性、模糊性
6、 词义的民族特点,首先体现在音义关系上,还体现在词的感情义的差别上。
7、 语法意义:范畴义、关系义、功能义
8、 义素分析的总的原则就是:二元对立
9、 义素分析程序的第一步是要确定比较的范围,第二步是通过对比。
10、语义场的类型:同义义场、反义义场、多义义场、联想义场。
11、语境有如下四个方面的作用:是语言意义更明确,消除多义和歧义;使词语获得临时的、特定的含义;影响词语的感情色彩;填补、丰富词语的意义。
12、 语境中的语义组合
语义的组合不仅要受到语言线性规律制约,更要受到语义搭配的选择限制规律的制约。
13、 语义在语境中的变化模式:具体义、虚化义、反义、转义
14、 言语意义划分为四种类型:上下文义、言外之意、共现义、主题义
15、 语义演变的原因: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语言单位内部的矛盾。
16、 语义演变的途径:核心的义项叫基本义,引申的意义叫引申义。此义引申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比喻和借代
17、 语义演变的结果:语义所指概念的扩大、缩小和转移。
18、 语义的转移主要有两种类型:通过比喻或借代等途径而产生的转移;语言单位感情义的转移。
四、词汇
词汇、词、固定词组、语素、词根、词缀、词尾、基本词汇
知识点:
1、 词汇单位有两种,一种是词,一种是固定词组。
2、 词和非词的界限:一个是词和语素的界限,一个是词和词组(即短语)的界限。语素是语言中不可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体,而词使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词和短语的界限在于:是不是“最小单位”。词可以独立运用。短语也可以独立运用,但不是最小的独立运用单位。
3、 只有能进行成功的扩展的单位才是词组,否则是词。这三个条件是:第一,扩展后语言单位的意义基本不变;第二,扩展后组合关系不变;第三,一次扩展后,还可以继续扩展。
4、 语素的分类,根据语素在构词中的作用,可以把语素分为三种:词根、词缀和词尾
词根是词的核心部分,它决定了词的主要词汇意义。词缀是指附着在词根之上的语素,它对词义的构成起附加性作用。词尾,词的结构可分为词干和词尾两部分,词干由词根或词根加后缀构成,词尾是附加在词根或后缀之后只表达语法意义的语素。
5、 词的结构类型,根据词干的构成情况,可把词分为单纯词、复合词和派生词。
6、 口语词汇和书面语词汇了解一下
7、 新词的产生主要是通过造词、旧词新用、借词等方式产生的。
五、语法
名词
语法、语法学、词组、句子、语法范畴、词形范畴、词类范畴
知识点
1、 语法的特点:抽象性、递归性、稳定性、民族性和地方性
2、词形范畴:性、数、格、体、时、态、式、人称、级
3、语法手段,也叫语法方式,一般包括内部曲折法、附加法、重叠法、异根法、重音法、词序、虚词、语调、冠词、前置词和后置词、助动词等,除了词序和语调外,大都可归入词法的范围。
4、形态一般指词法范围的语法形式。狭义的形态指的是构形法,也叫构形形态,即用义格词的词形变化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广义形态不但指构形法(构形形态),而且兼指狭义构词法也叫构词形态,即在词根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规则创造新词的方法。汉语没有或少有狭义的形态。
3、 句法结构的关系意义
显性意义:只用一定的语法形式表现出来的各种语法关系。句法关系通常可以分为陈述关系、修饰关系、支配关系、平行关系、补充关系。分别形成五种结构模式: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动宾结构、联合结构、后补结构。
隐性意义:指隐藏在显性意义后面的各种语法关系,通常表现为施事与动作,动作与受事的关系等。
显性意义与隐形意义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4、 句法结构的外部形式:显性形式、隐性形式
5、 句法结构的分析方法:句子成分分析法、直接成分分析法、转换分析法(为重点)
6、 用转换方法分析歧义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a. 找出歧义句的两种句式(可以理解为找出两个深层结构),并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形式可以不止一种)
b. 分别指出显性意义的句法关系和句法结构。
c. 运用*作规程(移位、插入、删减)分别把两种句式一步一步转换为原句。(可以理解为深层结构向表层结构的转换)。
d. 指出其施受关系,即隐性意义。
10、P159-160例子
11、篇章的粘连性
六、文字
名词:
文字、表音文字、借源文字
知识点:
1、 文字有形、音、义三个要素
2、 文字的发明,打破了语言的时空局限性。文字是人类所发明的最重要的符号系统。语言对文字有决定性作用。
3、 表意文字是通过象征性符号的组合来表达词或语素的意义。
4、 除汉字外,比较古老的表意文字还有古埃及的圣体字、美索不达米亚苏末楔形文字、古代克里特(米诺)文字和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
5、 标记语言声音的文字叫做表音文字。表音文字可分为音位文字与音节文字两种。英、法、德、意、西班牙、俄、阿拉伯等文字都是音位文字。
6、 现今世界上用得较多的是希腊字母、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和阿拉伯字母。
7、 今天使用斯拉夫字母的有俄罗斯、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南斯拉夫和蒙古等。
8、 朝鲜使用谚文字母,日本是假名。
9、 文字改革有三种情况:一种是文字体系内部字符的改动或调整;一种是整个文字体系的改变;还有一种是文字制度的改革,指由表意文字改为表音文字。
重点图:
P50 图4 P51 图5 P54图7(1) P56图7(2) P59图 P69下图
P100-101两图 P108公式
浙江自考网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