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单选题精选
编辑整理:浙江自考网 发表时间:2018-05-23 【大 中 小】
1.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1.2、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1.3、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1.4、生产力自身内在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构成生产力系统的诸要素之间的矛盾和矛盾的不断解决。
1.5、生产资料是: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总和。
1.6、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
1.7、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1.8、经济规律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客观经济条件主要是指:一定的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关系的状况。
2.1、商品生产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
2.2、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是:商品经济。
2.3、凡是商品一般都是:人们劳动的产品。
2.4、商品价值是:抽象劳动的凝结。
2.5、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2.6、商品生产者实现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必须通过:商品的销售。
2.7、商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8、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价值规律。
2.9、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2.10.市场竞争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商品经济。
3.1、资本总公式是:G—W—G’。
3.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3.3、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3.4、准确反映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概念是:剩余价值率。
3.5、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3.6、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3.7、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是:资本积累。
3.8、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单个资本增大的两条途径。
3.9、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
3.10、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过程中实现的。
4.1、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是: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
4.2、产业资本循环中的决定性阶段是:生产阶段。
4.3、按照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资本运动中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可将生产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4.4、生产资料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劳动资料。
4.5、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社会总产品。
4.6、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4.7、在技术进步的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必然:优先增长。
4.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4.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5.1、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构成: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
5.2、资本家计算其生产商品的成本是:以耗费的资本来计算的。
5.3、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商品生产成本低于商品价值的差额是:剩余价值。
5.4、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是:利润率。
5.5、部门之间的竞争所导致的结果是:部门之间利润的平均化。
5.6、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是全社会剩余价值:在各部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过程。
5.7、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5.8、形成生产价格的前提是:平均利润的形成。
5.9、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是:超额利润。
6.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独立执行产业资本循环中商品资本职能的资本是:商业资本。
6.2、商业资本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是:商业资本的数量不超过社会必要的比例限度。
6.3、商业利润的来源是:产业部门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6.4、借贷资本是:从职能资本运动中分离出来的独立资本形式。
6.5、资本主义银行的信用业务包括: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
6.6、股票价格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
6.7、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6.8、资本主义农业中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低于价值的超额利润构成:绝对地租。
6.9、土地的私有权垄断是: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
7.1、自由竞争必然会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而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会自然地:走向垄断。
7.2、垄断利润是垄断统治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7.3、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价格实现
1.2、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1.3、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1.4、生产力自身内在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构成生产力系统的诸要素之间的矛盾和矛盾的不断解决。
1.5、生产资料是: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总和。
1.6、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
1.7、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1.8、经济规律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客观经济条件主要是指:一定的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关系的状况。
2.1、商品生产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
2.2、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是:商品经济。
2.3、凡是商品一般都是:人们劳动的产品。
2.4、商品价值是:抽象劳动的凝结。
2.5、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2.6、商品生产者实现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必须通过:商品的销售。
2.7、商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8、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价值规律。
2.9、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2.10.市场竞争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商品经济。
3.1、资本总公式是:G—W—G’。
3.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3.3、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3.4、准确反映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概念是:剩余价值率。
3.5、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3.6、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3.7、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是:资本积累。
3.8、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单个资本增大的两条途径。
3.9、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
3.10、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过程中实现的。
4.1、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是: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
4.2、产业资本循环中的决定性阶段是:生产阶段。
4.3、按照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资本运动中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可将生产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4.4、生产资料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劳动资料。
4.5、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社会总产品。
4.6、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4.7、在技术进步的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必然:优先增长。
4.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4.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5.1、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构成: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
5.2、资本家计算其生产商品的成本是:以耗费的资本来计算的。
5.3、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商品生产成本低于商品价值的差额是:剩余价值。
5.4、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是:利润率。
5.5、部门之间的竞争所导致的结果是:部门之间利润的平均化。
5.6、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是全社会剩余价值:在各部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过程。
5.7、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5.8、形成生产价格的前提是:平均利润的形成。
5.9、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是:超额利润。
6.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独立执行产业资本循环中商品资本职能的资本是:商业资本。
6.2、商业资本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是:商业资本的数量不超过社会必要的比例限度。
6.3、商业利润的来源是:产业部门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6.4、借贷资本是:从职能资本运动中分离出来的独立资本形式。
6.5、资本主义银行的信用业务包括: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
6.6、股票价格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
6.7、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6.8、资本主义农业中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低于价值的超额利润构成:绝对地租。
6.9、土地的私有权垄断是: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
7.1、自由竞争必然会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而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会自然地:走向垄断。
7.2、垄断利润是垄断统治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7.3、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价格实现
[1]
浙江自考网课程中心
浙江自考网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