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类自考论文】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加工贸易的影响
编辑整理:浙江自考网 发表时间:2019-12-08 【大 中 小】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加工贸易的影响
【摘要】近期,美国等西方国家纷纷要求人民币升值,而目前人民币不断升值是不争的事实。那么,人民币是否被低估,以及对我国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都是我们所要关心的。人民币对对外贸易的影响主要是对我国加工贸易的影响,浅析人民币升值对加工贸易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以应对人民币升值对经济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 人民币升值 汇率 加工贸易
从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以过万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大国至今,中国的对外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都在持续增加。持续的外贸顺差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越来越大。面对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2005年7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央行宣布: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让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中国人民银行的这一决定标志着我国的汇率制度改革和经济战略调整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如此大规模的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既有利的方面,又有不利的方面,尤其是对我国加工贸易的影响。
一、影响汇率的主要理论依据
本文主要从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ner condition)来分析影响汇率的理论依据。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ner condition)是由英国经济学家A.马歇尔和美国经济学家A.P.勒纳所揭示的关于一国货币的贬值与该国贸易收支改善程度的关系。它所要表明的是:如果一国处于贸易逆差中,即Vx1(Dx,DM分别代表出口和进口的需求弹性)。
二、人民币升值的背景分析
1、政治方面
(1)早提出人民币升值的是日本。日本提出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原因主要有:日本在上个世纪90年代出现的“产业空洞化”。众所周知,进入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进入了一个漫长的萧条阶段,这主要是由于美国等国家在1985年强迫日本签署了“广场协议”让日元对美元的大幅度升值,从而造成日本“逝去的十年”。日本却要求人民币升值,试图让中国重蹈日本的覆辙,中国当然不会答应。
(2)对人民币升值施加很大压力的是美国。中美之间巨额的贸易逆差,这给美国国内的一些政客提供了机会,他们指责中国操纵汇率,造成中美之间的巨额贸易逆差,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主要是出于以下目的:,由于美国国内经济的自身问题,造成了失业等严重的社会问题,向中国施压有助于缓解美政府和国会的压力,目前美国即将进行的中期大选,使得奥巴马政府必须为自己的选票寻找新的机会。第二,美国想借人民币升值来遏制中国的经济发展,重蹈日本上世纪的覆辙,认为人民币升值能够减少美国国内巨额的赤字,缓解国内矛盾。
2、经济原因
(1)中国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促使人民币升值。近十年来,中国GDP一直保持着9%的高速增长,促进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增加、外资的持续流入以及外汇储备的不断积累,成为人民币升值的宏观经济基础。为了降低汇率风险,应该减少外汇资产的持有,卖出美元,回笼本币。但是这样做又会加大外汇市场的供求差距,导致外汇市场对人民币的投机行为。而国内的经济持续的发展,更加坚定了各方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大量的热钱涌入国内,获得利差和外汇差价。国内经济持续发展是人民币升值的内在强大的动力,因此,人民币被普遍认为有被低估的可能。
(2)对外贸易顺差引发相关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我国对外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国际收支盈余、外汇储备、外商投资持续增加,这引发了国际上美国、日本和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和竞争对手的“不安”,担心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会影响其在全球的经济利益,纷纷要求人民币升值,削弱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人民币升值对加工贸易的影响
1、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加工贸易的不利影响
(1)对出口企业造成巨大冲击。在国际市场上,我国产品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价格远低于其他国家。究其原因,一是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二是出口企业竞相采用低价销售的策略。人民币升值以后,用外币表示的我国出口产品价格有所提高,原来需要数亿美元能从中国买到的商品,外商进口可能就要多付出十几亿美元才能买到,这就减弱了其价格竞争力。人民币升值,会造成中国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产品竞争力下降。
(2)人民币升值一定程度上可能会挫伤外国投资者对我国投资的积极性。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中国劳动力成本、经营原料成本价格低廉,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政策方面给外商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引进外资多的国家。从改革开放之初大量的外资来中国投资办厂,到沿海各口岸城市同时也兴起了大大小小的加工贸易企业,一时间加工贸易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兴起,推动了东南沿海的经济快速发展。而现在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越来越明显,这势必会使得劳动力、原料、厂房等成本的不断增加,这会导致外商投资成本的增加,这样一来,外商就会把资本投向那些相对成本较小的国家来投资。近年来,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如越南、老挝在劳动力成本上与中国形成了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我国吸引外资的力度,对我国沿海地区加工贸易经济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3)人民币升值将对我国的就业产生影响。我国的加工贸易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是我国吸引劳动力就业的主要形式。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这是我国长期吸引外资的一个亮点,如果人民币升值,会对当前我国劳动力就业造成很大的压力,使企业的用工成本增加,企业为了减少成本不招或者少招员工,而部分企业由于利润低廉或者缺乏国际竞争力,而纷纷倒闭破产,这样原本吸纳大量劳动力就业的加工贸易企业出现了两种尴尬的局面:一方面劳动市场存在大量劳动力需要就业;另一方面,沿海地区出现的“民工荒”现象,使得大量企业招不到合适的工人,失业人数不断增加。
四、应对人民币升值压力,提升加工贸易升级的对策
1、调整加工贸易产品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马歇尔-勒纳条件主要是通过汇率的调整来改变国际贸易收支状况。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的进出口大多是低弹性的商品,汇率对国际贸易的作用不大。作为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生产的大多是低弹性、低附加值的产品。因此,为减少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加工贸易的影响,应转变我国加工贸易增长方式,加大对知识、技术含量的投入比重,借此来提升我国加工贸易的整体竞争力和我国对外贸易的综合实力。同时,要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培养自主知识产权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对高科技产品的投入,减少对进口商品的依赖,努力创立自己的民族品牌,提高我国企业在进口市场的议价能力。以高附加值出口产品为导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汇率改革的同时,扶持拥有国际竞争力的高附加值产品,提高出口量和出口价格,以避免人民币汇率浮动带来负面影响和压力。
2、调整加工贸易产业结构,促进加工贸易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首先,我国在加工贸易领域突出的问题是缺乏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生产能力,在国际高新技术产业中没有占到一席之地。对此,我国需设立具有标志性的研究开发中心,加大研发投入,制定高新技术产业加工贸易的扶持性政策,同时强化产业政策对加工贸易的引导,实行加工贸易产业评估制度,向高端产业环节升级,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和环保型高新技术产业,着力吸引跨国公司把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我国,继续推进以市场换技术的实施,以促进加工贸易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其次,为加工贸易科研开发成果商业化生产创造基础,是提高我国加工贸易产业结构升级换代能力和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3、出口型企业应提高汇率风险意识
我国出口企业长期对于价格和实际汇率缺乏足够的敏感度。这与长期以来中央银行实行固定的汇率,承担货币发行的调解有关。提高企业和居民的汇率风险意识十分关键。随着实际汇率波动的增加,汇率风险的分担将会转嫁到企业、居民等诸多经济主体。因此,企业应提高风险意识,转变经营理念,密切关注国内外金融市场的变化,尽快学会运用金融避险工具。在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建立汇率风险防范机制,积极运用各种避险方式,强化企业内部规范化管理,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努力降低经营成本,提升出口产品竞争力,不断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同时,要加强外汇人才的培养与储备,企业应安排专职人员从事汇率的预测和防范汇率风险的研究工作,熟练使用金融衍生品工具为企业避险套利,出口企业要做到未雨绸缪,积极应对外汇的变动对企业的影响。
4、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进一步深化市场供求对汇率浮动的作用
从短期看,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增加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影响不显著,因此适度增加人民币的弹性,提高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用以调控宏观经济运行,不会对我国贸易收支造成很大冲击。这主要是由于一方面,我国出口的产品附加值一般都是比较低的,大都属于劳动、资源密集型的商品,是以较低的价格成为获取在世界市场上份额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我国进口的商品主要是以资本密集型商品为主,是在国内不能或者很少生产的产品。在知识、技术附加值方面都是比较高的。但是由于国内市场大量缺少这种性能优良、价格低廉的产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国进出口企业对这类产品的议价能力得丧失。2005年的汇率改革被看作是历史性的进步,从那时起,我国积极的培育自己的外汇市场,人民币不再单一盯住美元,而是参考一篮子的货币进行调节。同时,大力发展金融衍生产品,丰富金融市场,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减少不必要的外汇管制。这些都是为了让外汇市场更加的符合市场的需求,以便引导发挥汇率对国内资源的配置的作用。
人民币升值是把“双刃剑”,中国企业应该加紧修炼内功,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开发出适应国外市场的产品,这样,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中,保持有利地位。
浙江自考网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